《涅槃瑜伽身心靈智慧分享》

~『現在我終於瞭解所謂印度聖人,其實是五花八門的超級大雜燴,從最落伍的到最崇高的,印度具體呈現了每一種宗教。而我,穿過一群迷信的傻子與自命為苦行僧的人,只為了坐在真正的聖人腳邊,以第一手的方式學習真正的印度瑜伽教誨。』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英國人保羅·布魯頓(Paul Brunton)
因著一種無法解釋的與印度的靈性宿緣而展開印度之旅,
並將此旅程寫成《印度尋秘之旅:在印度遇見馬哈希》,
於1934年付梓出版。

布魯頓在西方社會是一名記者,接受優良的西式科學教育,
因此他的印度靈性探尋之旅是理性的:

帶著一雙批判但無敵意的眼光,
我在眾多粗鄙的迷信、聳動的欺詐,
以及古老的虛榮心裡翻箱倒櫃,努力尋找那最真實的、
經得起徹底研究與最嚴厲考驗的東西……
我相信的,是我自己親身的經驗、親眼所見的事實。"

另一方面,他又對靈性有著發自內心的真摯追求,
"一有空閒,我便一頭鑽進深奧書堆里,
埋頭研究心理實驗中少有人知的另類資料", 
布魯頓罕見地對東方古老智慧
不帶當時一般西方人所持的傲慢:

"如果我們對生命的觀點純然是由空間上的偶然所決定,
由我們出生在英國港都布魯斯托
而非印度海港孟買這樣的偶然意外來決定,
那麼我們就不配稱為文明人。

那些對所有的東方觀點關起心門、不願接觸的人,
也同時關起了他們接觸優秀思想、
深刻真理與寶貴心理知識的機會……
瑜伽為人類帶來的利益,
和西方任何一門科學所提供的一樣重要而寶貴。"

科學懷疑主義與靈性敏感度完美結合的個人特質,
使布魯頓的印度尋秘之旅呈現出一個較為客觀的印度靈性世界,這裡既有地痞流氓、騙子、心靈雜耍者,亦不乏真正的聖人:

"所謂印度聖人,其實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超級大雜燴。
是有許多好人,多半沒有惡意的人,
儘管從真實力量或智慧的角度來看顯得貧血了點。

其他人呢,不是世俗生活的失敗者,
就是想要輕鬆混日子的人。
這城市似乎對聖人和罪人同樣具有吸引力,
它吸引全國各地的虔誠信眾來到它擁擠的家園,
但也吸引那些不敬神的人、流氓,
以及為非作歹之徒,更甭提那些貌似祭司的寄生蟲了。

但是,依然有些可謂有文化教養的聖人殘存著,
他們迫使自己經歷常年的瘋狂追尋與痛苦的自我否定階段,
從充滿教條的世俗社會里自我放逐,只因他們一心追求真理。

在這些聖人當中仍有一些人努力
使這個國家的理想與靈性保持鮮活。
害群之馬確實可能出現,但是它不應該讓我們對
僅存的少數人視而不見,他們反而顯得格外亮眼。

當一個人碰上如此令人迷惑的大雜燴,
草率地將整個民族貼上標籤——無論是毀或譽——
似乎都非明智之舉。"

布魯頓的印度尋秘之旅仍然首先應該被視為
是一次聽從內心召喚的個人之旅:
"我所尋求的是一種個人式的原創體驗——
活靈活現、身歷其境,一種完全只屬於我自己
而非其他人的靈性啓悟。"

這種對個人體驗的忠誠使布魯頓一路信任直覺、
從心而旅,最終找到了精神上師馬哈希(Ramana Maharshi):

"眼前這個人莫名地吸引著我的注意力,
就像鐵屑完全被磁鐵吸引住一般。
初來乍到的那些困惑被忽略而產生的
種種張皇失措與困窘慢慢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他那充滿魅力的進行狀態開始攫住我。

我覺察一種寧靜、毫無抗拒的變化開始在我的心裡產生。
我的疑問一個接一個慢慢放下了,
現在似乎要不要提問都顯得不重要了。
我只知道一條寂靜的大河穿流過我身邊,
一種巨大的平靜穿透著我抵達生命深處。
我那飽受思想折磨的腦子現在終於可以稍稍歇息。

突然間,我看清了一件事:頭腦為自己創造了種種問題,
然後又拼命想要去解答。對於像我這樣一向崇尚知性、
智力為最高價值的人來說,這領悟實在很新奇。

這個人,這位偉大的導師,
是不是正散髮一股靈性的平靜力量,就像花朵散髮香氣一般?
我不禁這麼想:也許人的靈魂可以產生波動,
像是一種未知的電流,將一股寧靜貫注到騷動不安的靈魂中,
而此刻那寧靜之流正是來自於馬哈希。"

"一次又一次,我已經能夠意識到,
在這些靜心修煉期間,他其實是有意地要把我的心智
吸引到他自己的能量場中。我們開始明白,
何以這個人的沈默會比他的發言更有力。

他外表的不疾不徐、沈靜安穩掩蓋了他內在一股動態
而且造詣深厚的靈性力量——完全不需要依靠
耳朵可聞的演講與眼睛可見的行動,
就足以對一個人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當我第一次拜訪他時,他曾指示我入列參與靜心,
在期間並以一股朦朧的氛圍引誘我,
而整個磁場似乎都圍繞著他針對我的提問所給出的許多答案,
促使我開始往自己的內在探尋:

我是誰?
我就是這具由血肉與骨骼所構成的軀體嗎?
我就是將我與任何所有其他人區分
開來的這些頭腦、思想與情緒嗎?

大多數人似乎都會自然而然毫無疑問地
向以上問題回答「是」,
但是馬哈希警告我不要將它們視為理所當然。"

書中有許多布魯頓與馬哈希及其他瑜伽智者發生的精彩對話:

對話一:關於開悟

「如何才能開悟?」
「追蹤每一個想法一直到它的源頭處。
專注在你的真實自我直到他顯現他自己,
到那時你的各種想法就會自動歸於寂滅。
也就是說,覺知照樣運作,但是不受思想阻礙。

ㄧ直追問自己:『我是誰?』分析你完整的人格,
試著找出所有我執念頭的起點,同時繼續你的靜心,
把注意力轉向對內。

有一天你頭腦裡那些轉動不停的想法會慢下來,
接著會有一股直覺神秘地從內在升起,
跟著那股直覺走,讓你的思想停止,
它最終會帶領你達到你的目標。

對話二:關於靜心

「要放棄的是那騷動不安的生活,
如果你每天可以靜心一兩個小時,還是可以照常生活,
如果你靜心的要領正確,那麼在你工作的時候,
心性之流還是會繼續流動,最後你在靜心時所遵循的方針,
也會在你行動的時候呈現,
就像是一個概念以兩種不同的方式表達。」

「這麼做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如果你可以持續,慢慢地會發現你對待人事物的態度會改變,
而你的行動也自然而然地遵循著新的模式。
一個人該放棄的是他的私慾,
那才是讓他受限於這個世界的原因。
真正的棄俗出世應該是放下那個虛假的自己。」

「但如果過著一般人似的忙碌生活,怎麼可能保持無私?」
「工作與智慧並不相互衝突。」
「你是說一個人可以繼續平常慣有的活動,
例如他的工作,同時獲得開悟?」

「有何不可?但是在那狀況下,
負責運作一切的已經不是那舊有的人格,
那時一個人的意識會漸漸轉化、回歸中心,
最後成為自我背後的『那個』。」

當一個人第一次體認到他的真實自性之後,
某種東西將會從他生命的深處升起、佔有他,
那『某種東西』遠遠超越思想,心智,無限無極,
神聖而不朽,有的人稱它為天堂,有人稱為靈魂,
也有人稱為極樂世界(涅槃),我們印度教徒稱之為解脫,
你可以給它任何你喜歡的名稱。

當那狀態產生時,一個人不但不會迷失自己,
相反的,那時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
除非一個人開始去尋這個真實自性,
否則疑惑和不安將會一輩子跟隨他。

一個穿透自我最深處的人才能夠擁有最大的力量。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瞭解,
那麼去瞭解萬事萬物又有什麼用呢?

人們總是回避著這個問題,不去探求內在真實的自性,
但世上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有價值的呢

如今距離布魯頓的印度尋秘之行已過去將近86年,
但這些智者聖人的智慧之言仍然如雷貫耳,
印度的古老哲學與內在知識將與西方的實用科學結合,
這一天很快就會來臨,舊時代的保密傳統必須退讓,
才能滿足人們在這一世紀的需求。

摘自:印度尋秘之旅:在印度遇見馬哈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涅槃瑜伽學苑  的頭像
    涅槃瑜伽學苑

    涅槃瑜伽學苑

    涅槃瑜伽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